绿色发展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最鲜明特色

2023-01-19 | 戴丽 | 来源: 《节能与环保》杂志 | 215

  绿色发展是城市副中心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城市生机勃发最生动的诠释,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已经成为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绿色建筑走在全市前列
  
  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建管局局长卢庆雷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建筑专题发布会上介绍,为促进副中心建筑领域高质量发展,市级部门在评价认证、技术标准、试点示范等方面制定了多项支持副中心绿色建筑发展的促进政策。截至目前,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千米)已有67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识,建筑面积约1005万平方米。其中,58个项目取得设计标识,建筑面积约861万平方米,二星级以上占比90%;9个项目取得运行标识,建筑面积约145万平方米,二星级以上占比100%。在运河商务区核心区,北京远洋乐堤港项目获得了被誉为绿色建筑界“奥斯卡”的LEED金级认证,建筑整体节水率超40%,节约能源费用达15%。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构建系统化、整体化、全方位的绿色生态系统,建造期减少碳排放约6万吨。
  
  同时,副中心绿色建筑执行标准全市最高。2021年5月起,副中心范围内全面执行两个“百分百”,即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绿建二星级以上标准,新建大型公共建筑100%执行绿建三星级标准。这让副中心成为国内首个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建三星级标准的地区。
  
  据悉,副中心未来将做好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科学设置总体发展目标、技术路线和实施路径;健全副中心绿色建筑支持保障政策,加快实施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形成涵盖工程前期、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运营阶段的实施细则;细化绿色建筑应用场景,遴选重点领域、重点片区、重点项目先行先试,集中展现副中心绿色建筑成果,服务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创建。
  
  绿色建筑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
  
  北京城市副中心按照“可再生能源优先”原则,在多个重大项目建设中采用复合式绿色能源。比如,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展览馆充分利用建筑本体和周边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最大限度减少建筑对采暖、制冷的能源需求,项目节能率达到81.2%。该馆通过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优先使用光伏绿电,年发电量90万千瓦时,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43.6吨,实现建筑“零能耗+零碳排”的“双零”目标。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在北京地区首次成功建成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热泵供暖系统试验井,通过了以院士为组长的专家验收评审会,推动形成该技术在北京地区的实施标准。据悉,该技术可为城市副中心站枢纽约189万平方米建筑提供冬季供热,约占城市副中心站枢纽冬季总供热负荷的60%,与传统燃煤供热方式相比,每年可减少8000吨标准煤消耗量。
  
  清华大学金融人才基地项目则计划在千人报告厅8200平方米屋面安装680kWp(千瓦峰)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实现年发电量约88万千瓦时。这既可以满足建筑的年用电需求,多余电量还可供给周边建筑,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46吨,打造示范性近零能耗建筑。
  
  城市副中心积极推动绿色建筑与超低能耗建筑、近零碳建筑、健康建筑融合发展,累计建设超低能耗建筑达13万平方米,近零碳建筑20万平方米、健康建筑13万平方米。
  
  另外,近年来城市副中心已经在加强绿色创新技术应用场景建设上发力。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成为了首屈一指的成功案例,从昔日化工厂聚集区蝶变成如今的城市绿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在原东方化工厂地块上建设,保留原有6000余株大树,新植乔木13万余株。作为北京市第一个近零碳公园,绿心内的所有建筑均综合运用了光伏发电、地源热泵、储能和智慧能源管理等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41.2%,每年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面积20平方千米森林的碳汇量。
  
  城市副中心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北京城市副中心依托自身资源和丰富的水系网络,大力开展平原造林,加快构建水绿生态空间,持续完善“两带、一环、一心”绿色空间格局。
  
  今年11月,北京城市副中心成功摘得国家森林城市这一“金字招牌”。通州区副区长秦涛在城市副中心举行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经过五年创建,副中心各项“创森”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并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北京市第一个荣获“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的平原区。
  
  通过五年的创建,截至2021年底,副中心森林总面积45.42万亩,比创建初期增长17.3%;森林覆盖率33.43%,提高4.96%。林木面积为36829.7公顷,林木覆盖率为40.66%,提高4.38%;副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0.47%,提高15.82%;公园绿地面积为3331.3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8.11平方米,人均增长5.36平方米;城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7.33%,超过指标要求7.33个百分点;副中心居民每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达2千米,超过指标要求1.5千米。
  
  据了解,副中心将紧抓创森带来的绿色产业发展机遇,全力推进“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种业”六大产业集群化、绿色化发展,建设一批数字技术与绿色经济融合创新平台。大力培育绿色金融生态,深入开展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积极承建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加快设立国际绿色投资集团,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让更多国际化、专业化的绿色产业要素加速向城市副中心集聚,为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会员登录

  • 编委会主任: 魏玉瑞
  • 委员: 程百军
  • 委员: 向进斌
  • 委员: 李 平
  • 委员: 周金科
  • 委员: 刘德义
  • 委员: 侯旭华
  • 委员: 李伟男
  • 委员: 朱应华
  • 委员: 戚桂林
  • 委员: 王鲁迤
  • 委员: 朱 辉
  • 委员: 兰志华
  • 委员: 赵昌发
  • 委员: 刘耘超
  • 委员: 刘红斌
  • 委员: 茹世祥
  • 委员: 楼振飞
  • 委员: 郑 慧
  • 委员: 马武忠
  • 委员: 郝宁宁
  • 委员: 吴光中
  • 委员: 林培勋
  • 委员: 官义高

品牌推荐

新媒体

扫描二维码,关注“节能与环保杂志”微信公众号,收获新鲜节能环保资讯!
拓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