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8 | 陈向国 刘京佳 | 来源: 《节能与环保》杂志 | 831
“根据建筑碳排放影响主要因素,建立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预测模型(CBECM),利用CBECM模型对建筑运行碳排放总量进行计算、分析、评估。在BAU情景下,通过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预测模型(CBECM)模型分析,建筑运行碳排放将在2038年达峰,平台期在2038~2040年,碳排放峰值约为33~34亿吨二氧化碳。”中国建筑研究院环境与能源研究院工程评估与调试中心副主任魏峥在6月13日由北京节能环保中心、节能环保杂志社、北京能源学会组织召开的主题为“超低能耗建筑技术 助力北京碳中和——高效保温系统节能门窗技术专场”(简称“超低能耗建筑专场会”)会上说。魏峥由上述得出如下结论:“建筑领域现有政策无法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必须加大政策力度和工作强度。”
如何实现建筑领域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魏峥认为有七条关键路径(详见文末)。推广超低/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是其中之一。包括北京市在内的全国多地把大力推广低能耗建筑作为建筑领域节能减碳的重要内容。为助推超低/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在全国的进一步推广,本刊将从建筑方式、建材(门窗)、新能源利用、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及能源管控系统等方面连续关注超低能耗建筑的推广运行及节能降碳情况。
“超低能耗建筑是指在围护结构、能源和设备系统、照明、智能控制等方面使用节能技术,使其能耗水平远低于常规建筑的建筑物。达到不用或者尽量少用一次能源,而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物。并由此延伸到零能耗建筑与产能建筑。零能耗建筑是指集成在建筑自身的可再生能源设备产生的可再生能源与其所消耗的能源相等的建筑。产能建筑是指在满足自身能源消耗的前提下,向外输出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北京建工华创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华林在超低能耗建筑专场会上阐释了超低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及产能建筑的概念及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