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京市新增产业禁限目录:聚焦“双碳”目标,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2022-03-16 | |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青年报 | 705

  近日,《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22年版)》(以下简称《目录》)正式印发。这是北京治理“大城市病”、促进减量提质、推动集约高效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与此前相比,修订后的《目录》主要内容包括锚定“双碳”目标,强化生态环保;关注民生便利,对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予以支持;加强产业引导,助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等。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录》不是要限制发展,而是为了“瘦身健体”,推动首都实现高质量发展。旨在从源头上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与疏解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性制造和污染企业等存量调整措施紧密结合,共同助力北京转型发展,不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
  
  《目录》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助力北京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导新增产业和功能发展更加绿色低碳、生态环保。全市层面由原禁止新增燃煤火力发电、燃气热电联产调整为禁止新增火力发电、热电联产(保障城市应急备用、调峰和基本运行除外)。
  
  《目录》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继续严格禁限不符合首都功能和北京率先实现“双碳”目标的一般性制造业。同时,衔接落实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系列规划政策,引导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如制造业相关措施中,增加对氢能、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配套制造等细分支持。对数据中心的管理,不再单纯依据PUE值,而是综合考量业务功能、能耗、水耗等因素,引导数据中心分区分类梯度布局、统筹发展。
  
  《目录》实施七年多以来,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累计近2.4万件。从严调控的采矿、制造、农林牧渔、批发零售业能源消费总量持续下降,占比从2013年的25.3%下降至2020年的21%,助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020年9月,中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据人民日报报道,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碳排放已达峰值,此后呈稳步下降趋势。目前北京市已率先排出碳中和时间表,形成碳中和示范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表示,北京实现“双碳”目标仍面临一定压力,但整体压力不大。作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城市,北京近年来非首都功能疏解效果显著,万元GDP能耗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指出,经过多年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结构优化,北京具备较好的环境友好型产业基础。另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下,北京与周边地区在环境方面进行协同联动等,也有助于北京绿色发展。
  
  要积极稳妥推进碳中和,叶堂林认为,北京应该从多方面着手,其中最核心的是能源的绿色转型,在提高新能源稳定性的基础上降低新能源成本,逐步替代原有化石能源。为促进能源结构变革,北京一方面逐步向周边转移高碳排放企业,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和利用周边地区的新能源资源。
  
  另外,要走低碳发展之路,叶堂林认为,还要对传统产业实施节能降碳优惠目录;鼓励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在商贸流通领域和信息服务领域推出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建立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发展一体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增加对区域环境的支持力度,植树造林,建立碳汇产业;对现有空气中的碳进行捕捉和封存等。
  
  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十四五”时期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要求之一,即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碳排放稳中有降,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绿色北京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会员登录

  • 编委会主任: 魏玉瑞
  • 委员: 程百军
  • 委员: 向进斌
  • 委员: 李 平
  • 委员: 周金科
  • 委员: 刘德义
  • 委员: 侯旭华
  • 委员: 李伟男
  • 委员: 朱应华
  • 委员: 戚桂林
  • 委员: 王鲁迤
  • 委员: 朱 辉
  • 委员: 兰志华
  • 委员: 赵昌发
  • 委员: 刘耘超
  • 委员: 刘红斌
  • 委员: 茹世祥
  • 委员: 楼振飞
  • 委员: 郑 慧
  • 委员: 马武忠
  • 委员: 郝宁宁
  • 委员: 吴光中
  • 委员: 林培勋
  • 委员: 官义高

品牌推荐

新媒体

扫描二维码,关注“节能与环保杂志”微信公众号,收获新鲜节能环保资讯!
拓展合作